增值稅減稅新政來襲。
根據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顯示,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將降至13%,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將降至9%,6%一檔的稅率保持不變,但政府將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這是繼2018年5月三檔增值稅稅率的最高兩檔各自下調1%后,我國增值稅稅率又迎來一次大改。
為此,鋅財經聯系了多位企業財務負責人、券商人士及制造業企業主,參照各方意見,為此次減稅新政羅列了3個關鍵詞。
增值稅的前世今生
1954年,增值稅在法國正式開征。根據國家稅務總局2016年數據,世界上已有16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行了增值稅制度。
1979年,我國開始在少數地區試點增值稅制度,征稅范圍選擇了2個行業和3個產品,即機器機械和農業機行業,自行車、縫紉機、電風扇3個產品。在此基礎上,1984年10月,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條例(草案)》的推出,我國建立增值稅制度。
如今,中國的增值稅制度已到而立之年。
經歷了2012年1月1日營改增試點,2016年5月1日,營改增試點全面推開。這意味著設立66年的營業稅正式淡出視線,而增值稅全面站上歷史的舞臺。
增值稅在生產和銷售的各個環節就增值部分征稅,實現對最終消費環節全額征稅,可有效避免重復征稅問題。
當前,中國的第一大稅種正是增值稅,近年來增值稅收入規模持續增長。2018年我國增值稅規模達6.15萬億元,同比增長9.14%,占國內稅收總收入的39.34%。
從2016年“營改增”實行以來,我國增值稅已經歷兩次改革:從四檔并為三檔、最高兩檔稅率分別下調1%,已累計減稅超過2萬億。
事實上,增值稅改革背后,反映的是我國經濟結構的轉型。從2011年起,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減稅具有“穩增長”和“調結構”功能,重要程度可見一斑。
減稅降費,一方面能夠降低企業成本、改善企業盈利,有助于經濟增長,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另一方面,重點領域的財稅傾斜,有利于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加速新興產業培育。
消費者和小微企業的狂歡
增值稅是一種間接稅,由購買方承擔稅款,銷售方獲得貨款。增值稅的覆蓋面極廣,可以說是涉及到了中國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
一方面增值稅稅負將最終轉嫁給消費者,作為消費者,我們購買的每件商品都包含了增值稅。
另一方面,減稅后,企業采購成本下降,有利于企業提升利潤,與之相應的是,銷售的產品也會隨之下調。
以消費品為例,去年,受惠于增值稅稅率下調,蘋果、梅賽德斯-奔馳、中石化在內的多家企業已經宣布下調產品價格。256G的iPhone X從9688元下降到9605元;奔馳根據不同級別車型約有2000元-25000元的降幅。
然而,降低增值稅稅率更大的作用在于企業。增值稅稅率的降低,降低了企業負擔,激活了市場活力。“這是雙贏,一家企業發展了,也能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發展,推動整個經濟發展,把蛋糕做大,同時國家稅收也能得到保證。”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孫瑞標表示。
進入2019年,企業家的焦慮狀況不減,資金緊缺、經營成本上升等,都是其面對的負擔。
企業是否能真正有所改善,成為很多人關注的重點。徐木是一家會計公司的財務經理,在與企業的接觸中,她也有所觀察。“近幾年總體的環境,對于企業來說不是很好,成本不斷提升,銷售額增長不明顯,稅負比較重,企業要生存不容易。去年是增值稅稅率貨物類從17%降低到16%,作為銷售貨物的企業,其實減稅不明顯,只是降了1個點。”
同樣根據去年5月的減稅情況,一位在營銷策劃企業的財務人士表示,減稅對公司影響并不大,因為需要有正規的增值稅專用發票開進來,才能抵扣增值稅,但目前公司進項稅抵扣的情況不多。
但徐木補充道,雖然這次降低增值稅稅率正式文件還沒有下來,但結合已經確定的消息,“這次不一樣,這次的減稅力度還是挺大的,國家能從征稅這里給企業不斷的減負,應該說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動力。”
徐木舉了一個例子:“原先一家企業銷售電腦,銷售額為100萬,進項成本為70萬,要繳納增值稅(100-70)萬/1.16*0.16=41379.31元,這次政策下來之后,只需要繳納增值稅34513.27元。”
降稅無疑給寒冬下的企業注入新的活力。
企業的負擔在經營成本層面上,特別表現在社保方面。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方案》,明確2019年開始,社保交由稅務部門統一征收。這意味著,按照統一稅率,要在工資總額上面再增加50%。這成為很多企業的負擔。
“每年平均工資都上調,企業在這塊上面負擔太重,這也導致了很多企業會私下跟員工協商不交社;蛘邔幙山o予補貼不交社保。”徐木告訴鋅財經。
但本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各地在征收體制改革過程中不得采取增加小微企業實際繳費負擔的做法,不得自行對歷史欠費進行集中清繳”。一系列規定下,小微企業社保繳費有了實質性下降,也明顯降低了企業社保繳納負擔。
徐木感嘆,“這次社保降比例,是比較意外的消息。對企業來說是一個大利好。”
據全國稅務工作會議數據,2018年5-12月,下調增值稅稅率以來,已經實現2980億元的減稅。此次增值稅稅率大改,預計全年將為企業和個人減稅降費約1.3萬億元。
上中游制造業利好明顯
本次降稅新政,降稅幅度最高的是制造業。
根據華泰策略測算,增值稅率從16%降至13%后,制造業減稅規模有望達到6500億元,主要制造行業增厚利潤比例大多在12%以上。
與此同時,據一份關于中國制造業景氣度的調查顯示,超過半數的制造業企業在2018年年末由擴張轉為收縮,經營情況變差。本次稅率的下調,對于制造業來說無疑是重大利好。
具體來看,如果制造業合同價格為含稅價,那么稅率下降會增加企業的毛利潤和凈現金流量。
但滬寧電梯董事長鄒家春告訴鋅財經,因定價模式不含稅價,此次降稅對公司的直接影響并不大。稅率變動,對公司的毛利潤和凈現金流量也沒有直接影響。
減稅,對上中游制造業的利好影響更為明顯。
從另一方面看,稅收會在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進行轉嫁,其關鍵決定因素是課稅產品的供求彈性,當需求完全有彈性時,稅收將全部落在上游生產者身上。
此外,增值稅率調減實則為買賣雙方提供了談判空間,以共享稅率下降釋放的盈利空間,而盈利的最終分配則取決于相應公司在上下游的議價能力。
根據財通證券研報顯示,此次降稅對各行業凈利潤率影響最大的行業分別為機械、有色金屬、煤炭、鋼鐵等制造業上中游行業。
對A股方面的影響,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告訴鋅財經,減稅降費的影響是立竿見影的。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行業,都有非常大的得益, 2萬億總體的稅收會惠及大部分的企業。“降稅影響會在A股企業今年的中報、年報中有體現,相應的股票市場表現也會明顯反映出稅收方面的利好。”
此外,李大霄認為,稅收稅率下調,上市公司的股價也會得以提振。原來就有回購和大股東增持計劃的公司,會加緊實施,而且原來有員工持股計劃的上市公司也會加緊實施。